品牌故事
- 分类:关于我们
- 发布时间:2019-08-05 00:00:00
- 访问量:0
概要:
详情
选一行不弃,择一业拼搏
——专访长寿门球董事长马金凤女士
一个人,一个目标,一段艰辛,成就一段故事,抒写一段人生。马金凤用三十四年的磨砺成就了自己的门球人生。三十四年间,为了心中的梦想,她从未停止自己前行的脚步,风雨兼程,她缔造了一个门球品牌,旗下产品经历三十年的打磨和锤炼,成为广大中国门球人信赖之选;她引力中国门球器材发展,不断开拓创新,谱写了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史;她培育了一支永不言败、敢打敢拼的企业团队,并将旗下品牌门球产品不断创新升级,其中门球球体五次换代,球杆产品近百次创新设计,助推了中国门球的运动发展。她见证了中国门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全程经历了中国门球六届委员会的召开和亲临,她在三十四年的时间里,每年近150余天奔波在全国门球的各大赛场,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她依旧将足迹遍及全省各地赛事。选一行而不弃,择一行而终老。她说:“我的人生全部献给了门球运用事业,我深深热爱着门球运动,所以只要是跟我同样热爱门球的人,我认为那都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志,因为我们的共同期盼一定是让中国门球发展得越来越好……”

马金凤,女,生于1947年, 这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特殊年代里,她作为一名普通的知青来到了黑龙江,把一腔热血和青春献给了这片黑土地,她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她要在这块黑土地上开创基业,实现她的人生价值。
1985年,马金凤接管了哈尔滨竹木器厂,80年代还没有推行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但她心中一直在思考,中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很短,什么样的行业可以打造成为百年基金。就在3月的某一天,一个从黑龙江海林林业局的采购员来到马金凤工厂采购一种球体工具,一订就是2000个,这是一个不小的数量。由于这位采购员也讲不清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只说230g和直径750mm有弹性的圆球,,于是马金凤就带领工人们按照水箱中浮漂球的样子,采用pp原材料加工了壁厚10mm的圆形球体以每个2元钱的价格交货。5个月后马金凤听到了一个消息,工厂加工的这种球形工具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八区体育场上亮相,很多人在玩一种球类运动采用的正是自己工厂生产的球体,随后她立即赶到球场,看到人们在球场上挥杆击球,乐此不疲。站在球场外围的马金凤看不懂这种运动的游戏规则,看不懂球体击打的轨迹意义,但是她看懂了每个参与的人脸庞上浮现的快乐和兴奋,她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门球!她一直在寻觅一种定型产品,为企业开辟一方可赖以生存的广阔天地。望着这小小的门球,她的眼睛一亮,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已久的定型产品吗?
马金凤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感觉,当即意识到这项运动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必定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成为老年人的一项热门运动,门球的需求量也将随之供不应求,这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商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智者善抓机遇,而机遇永远属于那些做好准备的人。“把门球系列做为企业的定型产品,占领市场,打到全国去!”
1986年四月,马金凤率领长寿门球品牌在河北石家庄首次由企业举办《樱花杯中日门球友谊赛暨中日门球技术交流培训班》,邀请了日本东京都门球名宿佐佐木秀利及安永森五郎到场,为中国31名教练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这31名教练学员成为了中国门球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为门球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5月,【长寿门球】自主研发的注字门球在中国首次研制成功,得到门球界的认可,并于同年10月在石家庄举办中日门球邀请赛,世界门球联合会会长小野乔(日)对【长寿门球】产品进行了充分的认可,【长寿门球】产品也首次成为国际级赛事的正式比赛器材。

图一:
96年樱花杯门球学习班的领导小组成员。
冰城门球长马金凤厂长、永森五郎和佐佐木秀力先生合影。

图二:
樱花杯门球学习班全体成员。
第二排的中心是佐佐木秀力和安永森五郎,其右是马金凤
1987年,她果敢地投资一万元,在石家庄举办了“中日长寿杯”国际门球邀请赛,她研制的注字门球经受了考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闭幕式上,她荣幸的给世界门联主席小野桥先颁发纪念奖。此次赛事后,长寿品牌的门球器材在全国畅销。

图三:中日长寿杯赛颁奖仪式的会场准备
长寿牌门球自正式注册始迄今已有33年历史,然而在其成长发展中所经历的风雨波折却鲜为人知。最早的门球器材是全木质的,马金凤针对木质产品不耐磨、受干湿度影响大的缺点,提出改进木质器材,采用耐磨抗冲击的工程塑料及玻璃钢做原材料生产门球器材,此举使“长寿”牌门球器材一出世便深受广大球友喜爱,从而领先国内各厂家独占鳌头,继而引起了国家体委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1988年,中国门球协会到哈尔滨考查,认为马金凤对门球器材的改革是门球运动史上的创举,当时的国际门协对此改革持保守态度,但她从中国国情出发,争取多数人对这一改革持支持态度,从而使得门球器材的生产有了质的飞跃。中国门协明确表示中国的门球运动要有中国特色,不但支持这一改革,并以马金凤为重要成员制定中国门球器材的生产标准,后来国际门协也承认了中国门球器材在材质上的改进。长寿门球器材厂从1986年至1989年,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间产销翻了四番,1988年产品被评为部优,1989年被国家体委审定为正式全国比赛用器材,1992年实现了中国门球产品出口零的突破。

此后的三年,马金凤以年平均出差200天的工作力度,与业务员一起奔赴全国各地,把“长寿”品牌重新推向市场,并以绝对优势重新占领市场,在全国产销量达到第一,企业也因此被中国门协命名为“全国先进门球器材厂”。对于门球器材,马金凤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人们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要求日益严格,她对器材的改进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器材过长不易携带,过重难于操作,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同时,她又最先提出用铝合金代替以往材料,以伸缩结构取代原长度不可变门球槌,这样令门球棒更易于携带,从而创立了第一代铝合金伸缩可调门球槌。由于这项改革使门球槌既美观实用又易于操作,使参加门球运动的人更多了。

推陈出新是马金凤的一贯作风,在门球槌头方面,她利用生产塑料制品的经验,研制出增强玻纤尼龙槌头,使之使用寿命比原材质槌头延长了两倍,从而结束了唯木质槌头的时代,“长寿”门球器材更适合市场需求。三十几年来,“长寿”牌门球器材更新换代共计近20个系列百余种规格,其中马金凤主持开发的“长寿·冠军 ”系列门球槌获十项国家专利,并在全国产生普及效益,1997年销售额400 余万元。“长寿·世纪”系列门球槌在门球器材设计上首次采用电脑三维设计,利用数控成型技术制造,1998年投入市场即被门球爱好者抢购一空。马金凤心系门球,情结“长寿”,使“长寿”品牌响誉国内外,多年来累计出口数百万元,成为门球行业的排头兵。她以过硬的技术、知名的品牌,以及多年来对中国门球运动作出的巨大贡献闻名于门球界,国家体委办公厅曾任命她为中国门球协会副主席。


在竞争激烈,产品换代更迭突变的当下,“长寿”门球品牌在三十年后,依然能保持产品常青绝非偶然。新式设备不断更换,新材料的结合运用,创新技术工艺不断深化,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绩稳固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她放慢发展的脚步,而是更加快了发展速度。她更专注于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等方面。在长寿门球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她始终要求公司上下都要以客户为中心,倾听客户的呼声和需求,对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客户期望做出迅速反应。她坚信,只有真正发掘门球人的所求所需,才能实现长寿门球产品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为此,她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将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模式引入公司,通过不断的考察学习和创新改革,让长寿门球产品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无论是中国的门球运动,还是长寿文体公司,当前都面临一个“变”字。有人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凭你的口才、文笔、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经营一个大企业没有问题而且能赚到大钱,可一个小球把你拴住了三十年,门球对你来说就是一支套牢的股票,值吗?”她微笑地回答:“门球给了我一个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尽兴的表演了。她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她成为省三八红旗手、十二年的市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数届全国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等等。在这里,她找到了她的精神家园。”马金凤的魄力与门球的魅力融于一体,在门球史上迸发出了无数的闪光点。有人说她是门球的场外冠军,名不虚传!因为她创造了数不清的门球第一;第一个研制成功注字门球;第一个起草了轻工部部颁门球标准;第一个研究并实践了玻纤槌头;她积极参与了第一本门球规则的制订(廊坊);第一个举办了中小学门球推广学习班(1992年,沈阳中小学教育系统);第一个实现门球器材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她将智慧与热情凝聚为一种无限的青春活力,并将继续创造更多个第一。
三十年企业历程、三十年门球辉煌,承载着马金凤的门球梦、企业梦,中国梦。她做事沉稳、低调不张扬。她耿直、飒爽的性情,稳重、实在,并充满魅力与激情的处事方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马金凤曾说过:“心智是一台机器,灵魂则为这台机器提供燃料。用的燃料越少,机器运作的效率就越低下,如果灵魂替心智加足能量,你就会动力十足,你就能创造奇迹。”她就是这样一个集优雅、知性和智慧于一身的女性,是一位可爱的门球人,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门球运动产业创新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马金凤这个充满激情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率领下,长寿门球品牌正以推进企业发展为基础,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公司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哈药路279号2单元201室 | 订货热线:400-0340-999
版权所有©哈尔滨长寿文体有限责任公司 |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哈尔滨 | 黑ICP备11003812号